在誉城集团有这样一群人,他们曾参与 “建设” 最坚固的国防线,在训练场上打磨意志、在哨所里筑牢屏障。如今,他们把 “建设” 的战场换了模样 ,在雪域高原建设惠民工程、在平原沃野共建城市蓝图、在点滴之中耕耘平凡华章,从 “保卫家园” 到 “建设家园”,变的是战场,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 “建设者” 基因。
一、退伍不褪色 雪域写忠诚
2024年3月31日,当组织发出支援西藏建设的号召时,我没有丝毫犹豫,主动请缨,远赴雪域高原。从繁华的江城武汉到条件艰苦的世界屋脊,环境变了,岗位变了,但军人的忠诚底色和誉城人的责任担当从未改变。在西藏,我克服高原反应、气候差异、远离亲人的重重困难,迅速投入到新的工作任务中。
在雪域高原,发扬“不畏艰难,勇于挑战,担当奉献”的西藏精神,将誉城千里铁军作风带到边疆。无论是参与项目协调、推进工程进度,还是坚守安全生产、保障工程质量,我都以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,兢兢业业,一丝不苟。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优异的工作表现,赢得了同事、业主和当地政府相关单位的认可,在雪域高原树立了誉城千里员工和退伍军人的良好形象。
二、军旅熔炉炼真金 职场战场鉴初心
转业后我一直从事燃气应急抢维修工作,以务实的作风立足本职岗位,利用自身优势,创造性地开展工作,建立健全10余项应急抢险管理制度和配套流程体系,锤炼了一支能打硬仗的燃气抢险队伍,带队多次参加湖北省、武汉市组织的应急大比武,获得了优异成绩,牵头完成了武汉市及周边燃气管网的多次抢险抢修任务,树立了良好的退役军人形象,赢得团队发自内心的信任。
2020年疫情期间,我主动请缨参与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、汉口北方舱医院等6个隔离点和方舱医院建设,2024年率领队连续5天5夜开展融雪除冰作业,为市民出行保驾护航。作为退役老兵,我始终用忠诚果敢的担当、朴实无华的奉献精神冲锋在前,不忘军人的使命责任。
三、铁血铸就执行力 赤诚守护城市“脉”
#FormatImgID_2#
十五载军旅生涯,熔铸的是刻入骨髓的忠诚信念、钢铁般的意志品质与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。脱下军装,我投身燃气事业,从武汉市煤气管道公司到武汉燃气热力工程公司,再到如今的誉城千里公司,岗位在变,但军旅淬炼的核心品质始终是我攻坚克难、履职尽责的坚实底色。
令行禁止的执行力,铺就燃气管网的安全基石。部队锤炼的“铁一般纪律”,映射在燃气管道施工管理的战场上。无论是寒风刺骨的严冬,还是热浪灼人的酷暑,施工现场就是我的阵地。坚守一线,严控施工流程,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格遵循规范,是保障工程质量和城市“生命线”安全畅通的无声命令。这份“军令如山”般的执行力,确保了工程进度与质量目标的精准达成。
四、十五载军魂砺匠心:新阵地,赤子心
初到工地,面对复杂施工任务,部队“挂图作战”的本能自然涌现。我将项目节点拆解为一个个“战术目标”,精确制定时间表、路线图,再琐碎的工序也条理分明。一次深夜燃气抢修突遇暴雨,基坑积水告急。身为党员,我毫不犹豫跳进没膝的冰冷泥浆中。当身后响起同事们毫不犹豫跟进踩下的脚步声,那一瞬,仿佛时光倒流,回到了与战友并肩抗洪的堤坝——那份同进退、共担当的力量,从未改变!
军营教会我,细节关乎成败,安全责任重于泰山。这份如同哨位上“在岗一分钟,尽责六十秒”的高度警觉,始终烙印在心。作为安全员,我时刻以“时时备勤,处处设防”自省。深知唯有扎实做好日常隐患排查,周密制定应急预案,才能为项目撑起真正的“平安伞”。
五、在奋斗征程中续写忠诚与担当
脱下心爱的橄榄绿,换上崭新的工装蓝,我从一名保家卫国的战士,转变为一名奋战在建设一线的国企施工员。军营教会我“令行禁止”,这份刻入骨髓的纪律性,在工地上转化为对安全规程的敬畏、对工程节点的严格把控。无论是复杂的工序衔接,还是风雨无阻的赶工要求,我都像当年执行命令一样,一丝不苟,确保项目高效、安全推进,绝不让指令在我这里延误。
坚韧不拔,磨砺攻坚克难的意志力。军营的高强度训练和急难险重任务,锻造了我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”的顽强作风。工地环境艰苦,工期压力巨大,各种难题层出不穷。面对寒冬酷暑、通宵达旦的抢工,这份军人的韧性支撑着我,像一颗钉子牢牢铆在岗位上,不解决问题决不收兵,直至啃下最硬的骨头。
六、军旅铸就钢铁意志 我辈砥砺前行践初心
十二载军旅生涯,如烙印于骨血,在密林深处或戈壁深处里,我曾日日与国之重器相伴。那时我们守护的是精准与安全,毫厘之差即可能酿成天地之憾。如今,我褪下戎装,手持着工程监理的测量工具——游标卡尺、水平仪、图纸与记录本,在钢筋水泥间延续着另一种形式的守护。
工地之上,旁人常笑我“较真”:钢筋间距偏差毫厘,我必要求重布;混凝土振捣稍欠均匀,我定要求返工;支撑结构一处微瑕,我绝不肯签字放行。他们不知,这近乎偏执的苛求,正是十二载军旅生涯刻下的印记。那毫厘必究的追求,已内化为今日对每根钢筋、每方混凝土的绝对负责。
七、退伍军人的 “两次冲锋”:本色坚守
疫情来袭时,我正在200公里外的老家,接到返汉通知当即想:“我是退伍军人,必须上!” 连夜赶回后,我主动下沉社区防控,以部队练就的统筹能力带队作战——核酸队伍如队列般整齐,物资配送似战术部署般有序,最终守住了阵地。
2023年2月,我有幸加入城投集团民兵连,重新穿上迷彩的那一刻,仿佛又听见了军营的号角。两年多来,两次洪山区武装部组织的集中训练,我从不敢懈怠。低姿匍匐时,手肘碾过碎石的刺痛格外清晰;换侧姿匍匐时,迷彩服被铁丝勾住也顾不上扯。等翻滚着冲出终点线,才发现胳膊肘早已磨破一大片,血珠混着泥土渗进衣服里。可那一刻,疼意全被涌上心头的热乎劲儿盖了过去——这熟悉的 “拼劲”,不正是当年在部队里,为了集体荣誉绝不掉队的自己吗?
八、担当续本色 奉献释初心
部队服役的岁月里,“双争” 活动(争当优秀连队、争当优秀士兵)在营区激荡着争先热潮,而 “争当排头兵” 早已超越口号,成了刻进骨子里的信念。作为驾驶兵,我始终攥紧 “上车能驾驶、下车能战斗、行车保安全” 的责任——曾连续10小时在山区险路上颠簸,把物资准时送抵终点;抗洪抢险时更是抢着跳下车,在堤口与战友们手挽手筑人墙,用铁锹和沙袋一寸寸加高防线。
转业到誉城青山后,那股 “排头兵” 的劲头丝毫未减。项目攻坚时,我带着当年执行作战任务的狠劲带头扎在工地,把进度表当成 “作战图” 啃;碰上技术堵点,拉着团队在图纸堆里反复推演,直到找出最优解。前年除雪融冰应急任务中,我和团队连续奋战一个多月,让结冰的路面重归畅通——这身脱下的军装,早把 “担当” 二字熨进了新的岗位。
九、铮铮初心映日常 担当闪耀本色辉
部队服役时,我曾亲历1998年抗洪抢险。在长江溃口淹没的嘉鱼县簰洲湾,昼夜奋战用血肉之躯筑堤,极端环境里炼就了坚韧意志与雷厉作风。转业后面对城发出租车公司转型挑战,我将军人执行力化为管理效能。股权划转关键期,和团队奔走于司机之间,详解政策、保障双方权益。
“身为军人,职责在于保家卫国;作为党员,使命在于服务群众。”我在每年的春运期间,亲自带领团队,坚守在机场、火车站一线,调度保供出租车辆,确保群众的出行需求。工作之余,还积极参与社区融雪除冰、清理老旧小区杂物、铲除路边“牛皮癣”广告等义务活动。我始终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融入日常工作中,以实际行动践行“退役不褪色”的坚定信念。
十、十六载城建深耕路 军人本色续家传
我2009年转业至市外资办后,16年扎根城市建设一线,从业务 “新兵” 蜕变为 “行家里手”,深度参与30余个重大项目建设。我牵头完成亚行贷款4座排水泵站、5条港渠整治、2处湖区治理及世行交通项目,既显著提升城市防汛排涝能力、缓解交通拥堵,更以智能交通项目为军运会提供关键保障,社会效益显著。
2020年疫情期间,我日均值守16小时投身社区志愿服务;复工复产号角一响,立刻返场世行项目,严守进度与质量关。负责单位安全生产16载,始终保持 “零事故” 纪录,用专业与坚守筑牢城建平安基石。军人本色在血脉中延续:儿子受我感召参军报国,现任空军少尉排长,连续4年资助家乡留守儿童。让 “奉献” 二字在家庭与社会间传递。
从军人到建设者,变的是身份,不变的是刻在骨子里的坚韧与担当。岁月流转,“退役不褪色” 从来不是一句口号,而是在每一份坚守、每一次冲锋里,静静流淌的滚烫初心。祝誉城集团退役军人们节日快乐!